耳模的材料分两种:一种是硬耳模,一种是软耳模。
从外观上分有耳内式和耳道式。一般来讲孩子选用的比较多的是耳内式软耳模,因为从传统的思路来说对放大声音密封需要,以防止助听器的啸叫产生,从而加强听的效果以及避免对公共场所对他人的影响,另外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选用软耳模舒适度会更好些,因为很多人认为软的比硬的要舒适,这种认识可能跟助听器服务中心的建议有关。
不管是软耳模还是硬耳模,我认为在给孩子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适合孩子的助听器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耳模与助听器放大特性产生的一定影响,对耳模的材料及式样的选择也是专业选配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到耳模与助听器的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助听器更大的使用效果。
一、 耳内式软耳模
优点:密封性好,适合极重度听力损失,防啸叫能力强,稳固性好,不易掉出来。
缺点:佩带舒适度一般,新耳模带入时因摩擦力大带时有些困难,有时需涂抹眼药膏润滑后方可带入。可塑性差,无法对出声口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贯穿耳模的声导管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容易老化、硬化后易划出。同时导声管与耳模连接处的管子容易开裂(这与孩子取助听器拉扯耳模有关)。软耳模制作价格相对较高。
说明:可塑性差是因为管子是在软耳模自然的收缩张力下产生张紧力,导致管子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出声口端管子无法扩张,对高频放大产生一定削弱。
二、 耳道式软耳模
耳道式软耳模小孩子应用相对应用较少,成年人相对应用较多,除了相对舒适外,其他情况基本与耳内式软耳模相同。
三、 耳内式硬耳模
优点:因表面光滑,佩戴时相对容易塞入,适合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患者,可塑性好,可对出声口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如开喇叭口,有利于高频的自然放大提升;增加出声口长度,缩小出声口直径可增加低频的放大量。耳模与管子之间有弯头(进口弯头质量好)减少了软耳模声管的断裂现象,同时硬耳模的声管老化后更换便利。除听力较重的小孩子因身体生长需一定时间更换外,中青年、老年人的硬耳模使用寿命非常长,且制作价格相对要低。
缺点:佩带舒适度一般,制作不合适容易对耳廓的耳轮、耳甲、对耳屏处有压迫感,且这些部位因耳廓处无皮下组织佩戴时间长对软骨部产生压迫性的疼痛感。
四、 耳道式硬耳模
相对比耳内式耳模佩带舒适度要好,改善了对耳阔软骨的压迫感,适合中度及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如听力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可打通气孔,可有效改善患者堵耳效应,增强聆听的自然度和舒适度。当然打什么样式的通气孔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与传声孔平行的通气孔是比较常用的,因为此类气孔对高频的放大信号的影响较小。
缺点:对于听力在60分贝以内的患者或特别是低频几乎接近正常值而高频较差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感觉声音有堵塞感或闷的感觉。
以上是常见耳模的大概情况,既然各有优缺点,那么怎么来改善呢?
听力重的孩子完全可以带耳内式硬耳模。
很多家长首先会怀疑硬耳模容易啸叫,孩子带上去是否会疼痛。其实硬耳模容易啸叫的原因是给孩子取耳样时,取的比较浅有关,这必然会造成制作时耳模不够深,这样对耳模的密封性而言必将大打折扣,即使作成软耳模也容易产生啸叫,另外即便取样非常规范,但是在制作的时候制作人员制作不到位,也会造成啸叫的产生。所以给孩子取耳样一定要过耳道二道弯再向里2—3毫米左右比较适合,另外在制作的时候耳模二道弯处是第一密封屏障,只要这部分密封做的好,耳阔部分特别是对耳轮、耳甲、对耳屏处就可适当做小,这样就不会导致压迫感的产生,另外硬耳模的表面摩擦力小,更易塞入耳道。在去年一年多的时间我给很多听力损失较重(甚至有些听损在115分贝)的孩子选择了我听力工作室的硬耳模,结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硬耳模在有效解决密封的问题的同时,它还可以更好的在传声口处根据孩子的高低频的损失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填写制作要求让制作人员进行特殊加工,另外困扰软耳模声管断裂及抽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听力损失在60分贝以内或者低频好高频差的患者,可使用镂空开放式硬耳模。
前面提到耳道式硬耳模即使打了通气孔后,还是有相当部分听力患者仍然无法改善堵耳及说话发闷的问题,调整助听器依然无法改变,后来我发现这些用户我在使用小的塑料耳塞时给他们试听助听器的时候他们感觉都非常好,而在取助听器带上耳模使用时却出现了问题,而不得不再次使用塑料的小耳塞,可是用这样的耳塞安全性差(助听器易掉落),且耳道容易过敏发痒。 |